致:祢

林睿茞 姐妹

親愛的主耶穌 我們仰望祢 遇見祢我才知道

我不是那麼好的一個人 不是那麼了解

什麼樣的角度擁抱最合適

跨出多大的步伐

才不至於在人海中迷失

遇見祢 全能的祢 我才知道

一顆孤單的心能有歸處

被祢找到 想必是件很幸運的事

我的難過在祢面前不用任何掩飾

生活就是不斷地練習

練習麻木那些相遇後的

生活就是不斷地練習

練習在自己心中築起一道又一道的高牆

但是祢讓我明白,我的所有假裝、偽裝在祢面前都是虛假的,祢總是能馬上拆穿說那是騙人的把戲

祢能讓愚昧的我明白祢的愛、祢的話語,我深信,主啊,祢要讓我知道,祢愛我眼裡有光,也就是全能的祢,會指引我從人海缓步向前的旅程裡,不會迷航

我也時常悲傷

但祢希望我能是快樂的人

深願我能體會及經歷耶穌基督「怎能如此」的愛,信靠祂、服事祂,不是因為這是無法推諉的責任,也不是因為出於偉大的理想,而是因為祂那長闊高深的愛「激勵」了我,僅此而已。

對我們而言,主的旨意比世上的顧慮更為重要。

You were born to love , not to kill

     李佳恩 姐妹

  偶爾早晨睜開眼睛,睡眼惺忪的地刷牙、準備工作時,我不禁會想,此時此刻在烏克蘭,以及加薩走廊的人們,正在做什麼呢?當我一邊揉眼睛一邊抱怨今天睡眠不足的時候,他們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睜開雙眼,迎接每一個早晨呢?又或者,是不是有人,已經再也無法睜開雙眼,再也無法迎接下一個早晨了?

  在馬太福音24章中,耶穌說道:「你們也將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注意,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必須發生,但這還不是終結。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那時,人要使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憎恨。那時,會有許多人跌倒,也會彼此陷害,彼此憎恨;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許多人。因為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雖然遺憾,但隨著以哈戰爭爆發,雙方不斷激戰、炸彈無情摧毀許多人的家庭與生命、不同擁護者的互相仇恨與撕裂、大眾繼續選擇忽視與冷漠…,可以發現即便過了兩千年,相同的事仍然在發生。究竟人類為什麼經過了兩千多年,卻仍然陷入相同的死局?究竟我們為什麼還在原地踏步?

  許多人總是問:「到底誰該負責?」看著節目以及網路上的人們不斷討論與咎責,我經常感到悲傷。到底要追究到哪個年代、哪次事件、哪些執政者,我們才清算得完所有人的責任?這個世界,到底是從哪一步開始錯的?回想上帝起初的創造,再到現今我們所處的這個混亂的世界,我經常想,是不是耶穌也曾經有過這種難以言喻的挫折感?他是不是也曾看著這世界的混亂,為這些仇恨、對立、逝去的生命流淚和嘆息?

  如果戰爭是因仇恨而起,那麼又會在什麼情況畫下句點呢?有一段四年前所拍攝、以巴兩方平民對談的影片,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影片中一位巴勒斯坦青年說道:「在我妹妹被以色列士兵槍殺後,我問爸爸:『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他告訴我:『不是為了去殺戮』。」如果我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去殺戮,去仇恨,去分裂,去競爭,那是為了什麼?我想耶穌面對這混亂不堪的世界,給出了非常困難、卻是唯一的回應——去愛,並且犧牲自己。面對法利賽人、民眾的控告,祂選擇沈默,背起十字架,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挽回祭,換回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回到神起初創造我們的心意,能夠去愛神愛人。我們經常感謝耶穌用愛與犧牲,來挽回我們,但我們是否有學習去實踐這樣的愛與犧牲?還是我們仍然時不時仇恨別人,就如同過去那些仇恨我們的人一樣?

  眼下的戰爭究竟該如何結束?究竟人類等不等得到和平的到來?可能現在沒有人能夠想出一個完美的解答,但相信當人們學習放下仇恨,去愛,或許將來有一天,人們能夠在終點相遇,所有人都能擁抱和平。

第二次的標竿人生

郭又禎 姐妹

        第一次在跟大家一起讀標竿人生的時候覺得有點無聊,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對於書的內容也都是讀過就忘了,所以這次在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完全不記得有讀過這些內容。

        但這次在讀標竿人生的時候,每一天在讀的過程,每一天的內容對我來說都像是在回想這一年我在信仰、個性上的變化,這一年的我在信仰上有許多的低潮,不論是人與人的關係、對於信仰的不理解、對於神所給我的那些我認為我背不動的擔子,因為這些許許多多的事情,讓我對於人,對於信仰失去了信任與盼望,我無數次想離開教會、離開信仰,但我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一旦我不去的話,有一天我可能就再也不會去教會了。所以我還是努力堅持去了教會,雖然去了教會的我也只想躲起來不想面對人群,但感謝主祂沒有放棄在信仰上這麼軟弱的我,也幫助我漸漸走出低潮。

        第二次在讀標竿人生的時候,或許是這一年所經歷到的事情讓我對於這本書的內容有許多的感觸和得著,這本書的內容幫助我去思考那些在低潮時我所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在當中了解到神不只要我們來到祂的面前禱告、尋求祂,祂也希望我們可以把我們所有不好的情緒想法也都帶到祂那裡,如同書裡提到的大衛跟約伯那樣,雖然我們所有的一切神都知道,也都在神手中,但是神喜悅我們把不管是好的或壞的,都帶到祂那裡,與祂分享或是溝通。

成為熟知生命節期的好農夫

李佳恩 姐妹

因為他的神教導他務農相宜,並且指教他。」 以賽亞書28:26

        種過花花草草的人都知道,每種植物生長的時間往往不同,需要的土壤和氣候環境會有所區別,也會有各自開花和結果的時期,甚至連施肥用的培養土都需要小心的區分使用。我媽最近這幾年變得很喜歡種花,經常跟我分享他種植不同植物的心得:桂花需要用較高的盆栽,才可以讓它的根有足夠的空間向下生長;櫻花則為淺根植物,不需要用太高的盆栽,但需要在全日照的環境下生活;蘭花和櫻花相反,不需要日照,但非常需要露水的滋潤,所以要放在陰涼處,並且要以噴霧澆水…。雖然我本人不能說太喜歡植物,也不太會種東西,但每次看到我媽仔細挑選這些花草所適合的盆栽和肥料,對這些不同植物各自的特性如數家珍,我還是經常不住地感嘆,即便都是植物,種類不同就會需要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培育。

        我想生命的培育和牧養也是如此吧!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背景,長成了不同的個體,生命的節期也大不相同。有人剛萌芽,有人正在成長;有的人適逢花期,有人已結實累累;有人正經歷生命的寒冬,有人仍苦等雨季來臨…。正因為大家都如此不同,自然需要用不一樣的方式陪伴與引導。好在我們的神是最厲害的農夫與老師,祂明白祂兒女此時的生命在哪一個節期,也清楚知道這個階段應該用什麼澆灌他們,細心剪除他們生命中的雜草枯枝,並且耐心等待他們成長。上帝真的是世上最厲害的農夫,就如同在這章最後一節說到的:「這也是出於萬軍之耶和華─他的謀略奇妙;他的智慧廣大。」求 神教導我們成為祂最好的農夫,使我們明白如何辨別人們此時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用合宜的方式培育生命,不再因沒看見生命改變而自憂自慮,明白萬物都走在神的節期中。

讓光進入最深處-靈修心得《列王紀上 7:17-24》

林柏秀

    神要以利亞先知去住在西頓撒勒法的寡婦那裡。有天,婦人的孩子病死了。婦人卻怪神人的到來是讓神想念她的罪,所以孩子死了。以利亞求告神時,也問是他寄居於此,神就降禍嗎?

    在孩子病的甚重時,都還沒看到婦子求助或以利亞介入,一直到孩子死了。讓我想到拉撒路的故事,從病到死了四天,耶穌才出現在拉撒路墓前讓他死裡復活。死亡是人類最害怕面對的結局,但對神來說,卻能成為祝福的方式,以利亞為孩子禱告後,神使孩子復活了。當以利亞把孩子交還母親時,「婦人對以利亞: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雖然她之前都稱呼他神人,此刻,她才知道神是怎樣的神,神藉以利亞所說的話她才全然信服。即便之前已經有過不簡單的神蹟,「罈內的麵必不減少,瓶裡的油必不缺短」,如同五餅二魚,神不斷供應的神蹟。

    我們看到死亡、定罪和災禍相連在一起,並不明白神為何要讓我們要遇見這重大的困難,進入如此無力的狀態中,連神人以利亞也會被影響,認定這是件不好的事情,但神如此的安排卻有其美意,祂知道婦人的景況,她尚未完全信服。如同那些圍在拉撒路墓旁的百姓,甚至與祂十分親近的瑪利亞和馬大,他們尚未真認識耶穌是生命的主,除非祂帶領我們進入生命深處。

當主耶穌自己走上十字架,祂死在墳墓中,祂要進入我們最黑暗之處,我們生命最痛苦的中心,「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祂復活,因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因為祂進入人的最軟弱無力之境,是要帶領我們跨越生命最深層的痛苦、害怕。祂進入最徹底的絕望,徹底把我們從中帶出來,讓光照進最黑暗之處,在人最不信之處使人堅信。讓主的光察驗我們最深的幽暗,讓主成為我們全人全心的救主,「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感謝美善的主。

《列王紀上 7:17-24》

這事以後,作那家主母的婦人,他兒子病了;病得甚重,以致身無氣息。婦人對以利亞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以利亞對他說:把你兒子交給我。以利亞就從婦人懷中將孩子接過來,抱到他所住的樓中,放在自己的床上,就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我寄居在這寡婦的家裡,你就降禍與他,使他的兒子死了嗎?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以利亞將孩子從樓上抱下來,進屋子交給他母親,說:看哪,你的兒子活了!婦人對以利亞: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

時間這短暫的禮物

林柏秀

    神不讓罪人有永生,「時間」反成了神給我們的好禮物。

    它讓痛苦不是永遠的,記憶可以忘卻。有下一段時間可以拉遠距離,可以使創傷漸漸淡去。

    它使我們知道—我們肉體的期限,我們存在的界限。在罪人的生命中,有限反而是祝福,因為有限的都是暫時的。  

    罪的殘害不會永恆不變地困擾我們,讓我們知道事物的存在,都是在轉變與消失中的形質。

「時間」是神給我們的好禮物,我們應珍視「時間」,讓神使用「時間」。這是神給的時間,神把我們過犯忘記、赦免的時間。

   「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這些罪過既已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希伯來書10:17-18)耶穌獻上的祭為使我們能在時間內除罪,在此刻讓神把「罪與時間」一起從我們身上帶走,這是唯一的機會。

    有「時間」的機會,表示有神給我們的一下刻—轉變的機會。還有悔改、重生的機會。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4:17)因為我們要脫去罪的生命,在義的、神給的生命裡過永恆,有罪生命的永恆是多麼可怕的刑罰!(而無罪生命的永恆是何等喜樂!)

「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哥林多後書6:2)

「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103:12)

「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哥林多前書15:52-54)

瑪拉基系列(三):無悔的事奉

郭士恩傳道

「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侍自己的兒子。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侍奉神的和不侍奉神的,分別出來。』」(瑪三16-18)

你是否曾經不顧一切地去做某件事?不論是為了愛情、孩子、理想或美好生活,在我們生命中總有些時候,會為了所珍視的人事物,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然而,我們是否曾像保羅一樣「為主癲狂」,在逼迫患難臨到時仍向主忠心,順服主的旨意?

先知瑪拉基鏗鏘有力地指出,歸回已久的百姓在現實的艱難中變得憤世忌俗,錯誤地認定神已經不愛他們了。這些硬著頸項的百姓說:「侍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萬軍之耶和華面前苦苦齋戒,有什麼益處呢?」事實上,以色列人在兩千多年前的抱怨,即使放在今天仍然相當適切。講白了,他們的意思就是:「服事神一點意義也沒有,聖經的話既不實用也不會帶給我利益,靈修、團契、禱告會,不能解決我的難題,真是浪費時間。」基督徒有時就像這些抱怨的以色列人,專注在自身的得著,卻沒有讓主在凡事上居首位。

先知話鋒一轉,在16-18節談到另一群人,與先前的抱怨者截然不同——他們是敬畏耶和華的人。他們在談論什麼?經文沒有明說,但肯定不是在抱怨神,也不是在論斷人。這群人很可能是在訴說神的公義、良善與信實,見證神在他們生活中成就的事情;也許他們在討論如何進行一項新的福音事工,帶領更多人歸向真神;也許他們是在分享讀經靈修時所得到的感動,彼此勸勉,彼此代禱。——這不就是基督徒的團契嗎?當我們聚在一起唱詩敬拜、見證分享、禱告查經時,神是何等喜悅啊!祂甚至禁不住「側耳而聽」!

這群敬畏神的人,乃是事奉神的人。神必定不會虧待他們。儘管我們還是會遭遇患難,在世上仍然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主耶穌已勝了世界。沒有錯,事奉神的人也會經歷生老病死,但我們的平安和盼望就在於,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總是主的兒女;無論是生是死,我們總在主的懷抱中;我們不再是孤兒一般流離飄蕩在世上,而是找著了永恆不變的家。因著這樣的確信,我們得以放膽無懼地跟隨主,喜樂地服事主。

在台灣家喻戶曉的馬偕博士,於19世紀末期到台灣宣教和行醫。他一生的榜樣可以用八個字總結:「寧願燒盡,不願朽壞」。1872年,那時交通很不方便,馬偕花了五個月的時間,途經香港、汕頭、到廈門,之後搭著帆船在高雄打狗登陸,最後北上抵達淡水。看著當時極為貧瘠落後的土地,他沒有氣餒,反而在日記中寫道:「這就是一直在等待我的宣教區。」雖然當時的台灣還處在封閉的年代,對外國人非常仇視,但馬偕沒有退縮,甚至跑到淡水的山上,跟放牛的小孩子當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道地的台語來傳福音。

即使在他經歷極大逼迫,甚至當地人用潑糞、放狗咬他、燒教堂的方式羞辱他的時候,他仍然在日記寫下:「請上帝幫助我,今天我再一次與你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這片你所揀選的土地上,為你活,為你死。」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以及主耶穌的帶領之下,他發展出「一手拔牙,一手拿聖經」的傳福音策略,前前後後在北台灣建立了六十間教會,也將西式教育和西方醫學帶進來,對當時社會的教育和醫療產生了莫大的貢獻。

今年是馬偕到台灣宣教的一百五十週年。如果他當年沒有為主大發熱心,義無反顧前往一個小島,很可能今天你我都還不是基督徒。馬偕博士抓住了從天上來的異象,就毫不猶豫地勇往直前,為主打那美好的仗。那麼,我們呢?我們有沒有好好把握從主而來的異象和負擔?我們是否具備屬天的眼光,不看眼前的難處,反而定睛在神,勇敢為主而活?

你是一位敬畏神、思念祂名的人嗎?主耶穌說:「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對於服事神的兒女來說,這是莫大的尊榮。不論在何時、何地,願我們都作一位忠心跟隨主的人;即便會遭遇困難和挑戰,主永遠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一生事奉主,義無反顧。

瑪拉基書系列(二):神之煉金術

郭士恩傳道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瑪三2-3)

今年五月,在美國德州的一所小學,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校園槍擊案。兇手是一位18歲的高中男生,他帶著手槍、一把半自動步槍以及高容量彈匣,進入這間小學,接著無差別地對裡面的師生開槍掃射。雖然他後來被警方擊斃,但已有十九名學生和一名老師不幸死亡。你能想像嗎?一群六到十歲左右的小學生在校園裡嬉鬧、活動時,卻遭遇突如其來的槍擊,他們驚恐地中彈,一個一個倒下,幼小的生命就此殞落。

然而,這不僅僅是個案,類似的悲劇事件正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在一些威權統治的國家,社會上的不公和壓迫也是層出不窮。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然存在著人口販運的問題,無數的婦女和兒童正受到剝削和凌虐。每次看到這些苦難,都令人感到納悶: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基督徒更想問的是:為什麼神允許這些邪惡、可怕的悲劇發生?為什麼全能又慈愛的神不出手阻止那些行惡的人,不拯救那些無辜受害的人們呢?

神的答覆是,不要以為祂對不公義視若無睹,以為永遠不會有報應,事實正好相反——耶和華的日子就要來臨,而且是忽然地,在沒有人預料到的時候來到,要向地上的所有人施行審判。不過,誰是預備道路的使者?誰又是立約的使者?從經文結構來看,預備道路的使者與後面立約的使者,兩者身份有所不同。立約的使者,不只指向過去與以色列立約的耶和華神,也指向彌賽亞救主。因此,馬太、馬可、路加三卷福音書都引用這段經文,證實施洗約翰就是那位預備道路的使者,而立約的使者所指的正是主耶穌基督。

那麼,這位立約的使者要來做什麼呢?先知瑪拉基在此用了兩個比喻:煉金之人的火、漂布之人的鹼。煉金的火和漂布的鹼的共同點,就是都有淨化的功能,不論是淨化金屬,或是淨化衣服。如同下一節所說:「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三4)這裡所說的熬煉是要除掉罪惡之人,還是要叫以色列百姓歸向祂?神要熬煉的只有利未人,還是包含所有百姓?

簡單來說,這意味著有些人會被煉淨,有些人會受到審判。神向以色列人宣告,祂必不再沈默,必用公義和焚燒的靈將祂百姓的罪過洗除淨盡,像熬煉金銀一樣將他們的雜質除去。這樣的煉淨不只是針對利未人,而是針對全以色列百姓,使他們得以被稱為神聖潔的子民。這樣的煉淨,表示有一部份以色列民悔改歸向神,分別為聖;而那些始終不願悔改的惡人,將會被耶和華剪除滅亡。神百姓的被擄與歸回也包含在這煉淨的過程之中。

在文化大革命時,倪柝聲因為拒絕否認基督信仰,被判入獄廿年,在獄中遭受痛苦的刑罰與煎熬。但他在獄中經歷神的同在,信仰經過熬煉而改換一新。他在代表詩作《煉我愈精》中寫道:「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他以詩歌的方式,表達基督徒的生命經過磨練、熬煉,才得建立栽植為一個真正的新人。

對我們來說,不也是這樣嗎?肆虐的疫情和動盪的世界就是對我們每個基督徒的一種熬煉,考驗我們各種困境中,是否還能堅定地倚靠神。很多時候,我們躲在自己的舒適圈,不願出來,但神卻呼召我們跨出舒適圈,竭力為祂而活。箴言十七章3節說:「鼎為煉銀,爐為煉金,唯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神是掌管萬有的,一切都在神的手中。若不是神的允許,連你的一根頭髮也不會掉在地上。因此,我們所面臨的每一個挑戰,所遭遇的每一個挫折,所忍受的每一個痛苦,都是在陶造、熬煉我們,為要叫我們得益處。

因此,願我們都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勇於接受神的熬煉!

瑪拉基書系列(ㄧ):愛到心坎裡

郭士恩傳道

「藐視我名的祭司啊,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瑪一6)

瑪拉基書真的可以說是一卷「愛之書」。雖然它充滿著激烈的爭辯,但在字裡行間卻散發出神對以色列人的重視與關愛。在開頭的經文中,神已經表達了祂對以色列人的愛,甚至用以東的滅亡來證明祂的愛。而這樣的愛,就像夫妻之愛、親子之愛或任何形式的愛,都期待被愛的那一方能有相對的回應。可惜的是,以色列人的所作所為讓神大失所望,因此祂悲憤交加地發出愛的呼喚。神曾用雅各被揀選和以東的悲慘結局來證實祂的愛。現在,神反過來對以色列人說:「不是我不愛你們,是你們不愛我!」

這聽起來好像父母跟孩子的爭吵。我們應該都熟悉這樣的場面,一個孩子覺得父母的限制太多,又不給他想要的東西,就對媽媽說:「你一定是不愛我!」讓媽媽既受傷又生氣地回答:「我是為你好,你這樣不聽話才是不愛我!」確實,在神的質問中,以色列人就是那個不聽勸的兒子;但不只如此,因為神不只是父親,更是以色列人的主人,但他們卻不尊重祂,還若無其事地問神說:「我哪裡得罪你了!?」

神指責他們將汙穢不潔的祭物(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燒在祭壇上獻給神。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在藐視耶和華的祭壇,以聖潔的祭壇為可藐視的。因此,神氣憤地問以色列人說:「你們將這些獻為祭物,這不為惡嗎?」其實,關鍵並不在於祭物本身,而是在於祭物所反映出的心態。神用比喻的方式質問他們,難道他們會把有瑕疵的禮物獻給他們的省長嗎?這樣的禮物必定不會討省長的喜悅,使他施恩。

在新約聖經的福音書有這樣一個故事:耶穌走到聖殿的奉獻箱對面坐下,看大家怎樣奉獻。很多財主奉獻了大量的錢。後來一個窮寡婦來了,只投進了兩個小銅錢。誰的奉獻比較蒙神悅納呢?答案是那位窮寡婦。耶穌向門徒解釋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3-44)這說明了一件事:神看的不是我們實際上奉獻了多少錢,付出了多少時間,做了多少服事工作;神看的是我們的內心——我們是否甘心樂意的為主擺上。有一句基督教的名言說得好:

If God is not your Lord of all. Then he is not your Lord at all.如果神不是你一切的主,那祂就全然不是你的主。

反觀今天的教會,我們是不是甘心樂意地奉獻,甘心樂意地擺上時間,甘心樂意地在主日來到教會,甘心樂意地接受服事的邀請?神是如此愛我們,我們應當如何回應神的愛呢?——我們要愛神,愛到心坎裡。這乃是出自主耶穌給每一位信徒的教導:「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十27)神一直不斷地呼喚我們:愛祂更深!愛祂更深!——是的,讓我們一生忠心服事主,愛主到底!

從博恩的基督徒信仰歷程談基督徒需要面對的核心議題—落實並且活出信仰

畢逸怡

最近,基督教界火熱的被一個名字席捲並引起討論與回應,就是博恩的Podcast談論自己從一個火熱的基督生活到決定放下這個信仰的過程,基督教界紛紛的多元回應博恩的歷程,包含對人行為的失望、華人文化的束縛與神的話混淆 、永生的確具等等….。

 神已經明白地說我們有自由意志,因此他不是要我們盲從某個牧者、某間教會、甚至是某個宗派,因為,神的話才是真理,我們要學習用智慧分辨很多似是而非的真道,當你凡事都用神的話來詮釋自己內心的目的時,那你是否要思考是信的是神的真理還是你自己,有穩定的靈修、肢體團契生活,隨時反思自己在信仰中的路程這點非常重要。

信仰與傳福音,也從來不是一種推銷手段,買一送一、神奇療效、熱鬧繽紛、話術套路一堆,動用許多花招手段使人看見,但其實生命是立體的,也有悲歡離合甚至陰影黑暗面,因此信仰不是你接受的那一天、受洗的那一刻,是持久戰,但神告訴我們不論何時祂都在,祂不會大難來時各自飛,能與我們悲喜與共,這就是一個多麼大的恩典與福分,因此基督徒在生活中對信仰應該要能真實的活出來,不是表面、盲從的疾呼感謝主、阿門,是真正成為活祭活出神的命令。

最後,我想基督徒奔跑天路的過程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你是否有動搖過?中間的天氣、路途風景許多時候都是未知的,需要的是從神而來的信心恆久耐力,我們都有禱告但沒有蒙應允、因周遭的基督肢體跌到影響、世界的攻擊….等出現,但神從來都沒有要我們萬事如意的生活,他要我們在世上操練倚靠神堅定的信心、學習如何真實的待人、表達溝通面對衝突難處,學習面對不舒服時候的得勝、修正、調整,也許我們就更像主耶穌的0.00001%。

對我而言,奔走天路的好處是有一個終點,就是我們會看見笑臉幫助我們的天父,認真且真實的面對此時此刻的人、事、物,當與祂見面時是坦然無懼沒有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