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做月餅

黃胤愷

    在中華文化中,中秋節吃月餅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沈榜的著作《宛署雜記》中提到:「八月饋月餅。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至今,這個習俗已延續了數百年之久,期間也發展出了許多派系,如「廣式月餅」、「京式月餅」、「潮式月餅」等等,而這次中秋節,我們選擇了來自香港的選手「冰皮月餅」。

    不同於其他種類的月餅,「冰皮月餅」的外皮是以糯米粉與麵粉做成,成品的外貌如同結了一層薄冰的湖面一樣,故稱「冰皮」。備料部份,貼心的同工為我們準備了冰皮麵團,也有綠豆蓉或奶油乳酪作為內餡,依據喜好還可添加可可粉或抹茶粉,另有少許奶酥供我們藏在冰皮中,作為驚喜。大家依照分配的組別,取得相應份量的餡料之後便開始製作。首先將麵團分成一個個重量相近的小球,這時就可以加入可可或抹茶粉,為手中的冰皮添上一些彩妝,原本一片雪白的桌面,頓時色彩也繽紛了起來。接著將綠豆蓉與可可粉或抹茶粉混合,由於綠豆蓉很好塑形的特性,各桌也開始展現不同的創意,甚至也將可可口味的綠豆蓉捏成了不可描述的形狀,在充滿戲謔的笑聲中,教會唯一的一隻狗卻顯得冤枉。最後,只要將餡料包入壓得扁平的冰皮中,再用模具壓成圓餅狀就完成了。

    如同詩人袁學瀾在《詠月餅》一詩的前四句:「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佩佩豬與可達鴨圖案的模具映出了我們內心的童趣,也將我們的餅壓成了成熟的模樣,恰似不斷長大的我們,卻依然在心中保有一絲孩童的樣貌